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跋(第1页)

“灵枢解难(..)”!

自跋

《内经》一书,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此,一些医家、学者、注家,又觉得二者之中应该有个先后之别,所以又有“素灵派”和“灵素派”之争,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然,从成书时间上说,《素问》和《灵枢》中的某些文字或篇章可能有先后之别,但从它们最终形成了现存的《内经》这本书,都是书中的一个部分来说,是没有先后之别的。分先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不可能分出先后。有兴趣者进行一些探讨,自然无可无不可。我们无需用经过几千年发展后的中医体系去评价《内经》中内容的先后,《内经》与中医既是一体,又有源流之别,各有所长,没有必要用海洋的宽阔去评论江河的悠长。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则自然会进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新境界。在《内经》一书中,无论当初《素问》和《灵枢》是否有别,但归为一书后,则应该将它们视为是一体,《素问》偏重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灵枢》偏重于中医的诊疗。也有人说《灵枢》是“经”,《素问》是“论”。而且所谓“经”是指“针经”。可见,其主要是论述针灸的理、法、穴、治,也就是如何以针灸的方法为主来诊疗疾病。“论”应该是指中医的基本理论。其实,“经”与“论”的关系,在《素问》王冰序中已有较明确解释,可以参阅。因此我认为,综合《灵》、《素》二者来看,《内经》的医学基础是以时、空、人四维一体研究为主体,其主要诊断方法是辨症(证)论治,主要治疗手段是针灸。《素问》有如《内经》的总论部分,《灵枢》有如《内经》的各论部分。有些经文互相引证,有些论点互相强调,有些论据互相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形成完整而完美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框架,这不是很好吗。

中医发展的当前,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废医存药趋势。自古以来医针不分家,医药不分家,由于历史的误会,曾经有人通过轻针而贬医。近代由于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某些失误,也可能出现重药而轻医,进而可能出现废医存药现象。中药研究的某些方面可以按照西药研究的思路走,不过,这仅仅是无数研究中药方法中的一种,不是唯一方法。按西药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即使成功了,充其量就是医学上又多了一味西药,对中药内容的提高并没有任何作用,对中医的学术水平和治疗思想并没有任何促进意义。中药自古以来都是按照中医的思路进行研究的,按照中医的思路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中药使用有《伤寒论》中的重剂量使用方法,也有江浙医生轻剂量使用方法,中药既可以以药物成分形式直接参与治疗,也可以以药物信息传递形式间接参与治疗,根据不同病情使用,无论何种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虽然中药清热药有杀菌的作用,假若仅仅将清热药当成杀菌药使用,那明显是对中医药不了解。青蒿有杀疟原虫的能力,但仅仅将青蒿使用在杀疟原虫的治疗中,那未免太委屈了中医药。且不说李时珍那个年代如何,即使是现在,高明的中医师,无不注重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与其将中药简化为按西药的思路去治病,用多成分的中药中的某一成分,单枪匹马参与治疗,还不如直接使用西药,说不定那样效果会更直接。方剂中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经配伍以后,成为服用药物时,将会出现十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目前虽然还没有办法弄清楚,但其可靠性却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认证过程。“神农尝百草”,已经起了一个头,中药使用从少到多,从单味到复方,从蒙昧到自觉,经历如下过程:偶然服药—出现疗效—上升为认识—修改给药—更高疗效—上升为理论—必然给药,几千年中医的治疗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如此进程,不断提高。中医药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是按黑箱理论来运用和检验的,不一定要先弄清楚黑箱内是什么,体内的每一部分是如何变化的,这样省去了黑箱内的过程,从疗效看药效,从产出反过来看输入,以此来认识中药。几千年在人体内使用的积累,难道不比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得出的结果要科学得多?难道长期的黑箱效应不能成为一种研究医学的科研方法?当然,古来的研究方法,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会有成果,如何借鉴古法而有所创新,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中医在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历史原因,难免在某些方面与当今发展理念有不同之处,中医界应该予以正视和重视。

第一是中医诊疗的模糊性。由于中医学术形成的历史特点,模糊概念运用得比较多,现在有些学者称之为模糊数学概念,这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其中的真理性虽然存在,但掌握和运用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中医非常强调悟性,即理解和深化能力,强调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看得见的事物要理解,看不见的事物也要能够准确理解,抽象能力要求较高;而且中医的知识面很宽,天文、地理、物候、人情都需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学习者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由于人各不同,长处和侧重面不一样,即使悟性高、知识面广,互相之间形成大的共鸣机会也较少,所以各朝各代虽然也曾名医辈出,却也都是各有所长,很难形成叠加式发展,很难站在巨人肩上形成新的高度。可以聚水成海,却很难积沙成塔。时至今日,中医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该模糊的可以模糊,该清晰的也应该逐渐清晰,在以宏观研究为主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一些微观研究;在以模糊数学为主概念研究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一些具体形象化研究。当然,中医的研究也不必总吃嗟来之食。只要研究者真正弄懂了中医,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其中某些基础内容应该融入客观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比如针灸中的得气,脉诊中的脉象等,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而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假若脉象能够有一个相对客观、可视性的结果,针灸得气能够有一个明确标准,这将会大大提高中医医生的诊疗水平。前些年曾经有人用计算机对脉象作过研究,但遗憾的是脉象研究不仅后继乏题,后继乏术,而且后继乏人,没能够达到旧貌换新颜的目的,最后还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可见提高中医人才的多学科知识是多么有必要,这也是中医古今思维方式的接轨点,是中医登高望远的必经之路,难则难矣,但有志者,千里之行,何不始于足下?

第二是给药方法。中药治疗的主要给药方法是内服,尤其是内科杂病更是如此。这本是一条最简单、最方便的给药方法。但这种方法相对西药给药来说则比较麻烦,取药之后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而这些煎煮技巧,不熟悉的人还真需要专门学习。另外药液比较苦,量相对比较大,对小儿和畏苦者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国外,部分人群由于服中药有困难,甚至诱发呕吐,而拒中医药于门外。在汤药给药时,需先煎才能后服,这就需要时间。对工作繁忙的人群来说,虽然有药房代煎,但代煎之药,往往难尽如人意。在一些急性病、危重病时,往往会丢失治疗时机;即使在慢性病时,治疗时间快慢的要求不高,但中药口服后,需经脾胃的吸收,才能发生效益,假若脾胃功能不强,则有可能影响疗效。在一些脾胃功能紊乱的病人身上,如呕吐频繁,腹泻不止者,给药都很困难,自然很难取效。如何达到保真、快捷、简便、适宜,应该是中药给药方法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前些年中药研究有生脉饮针剂,丹参注射液等,应该是开创了中药制剂革新的先河,但是类似这样的中药制剂还太少,方剂制剂就更少,制剂思想的革新更无从谈起。煎药后的成分变化,与注射液的成分之间是否一致?与口服相比,注射液还缺少一个脾胃吸收、转化过程,这二者之间的微妙之处该如何协调,这些仍然是中药、方剂制剂的一个需要重视的议题。

第三是大处方。从整个中医处方的历史来看,大处方多出现在丸药组方上,汤药中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汤”者“荡”也,也就是要求作用相对专一,药力相对集中,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主,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解决次要矛盾。另外汤药用水煎,中药分量太大,不好煎,放多了水,病人喝不完,放少了水,一些药物成分没有煎出。《伤寒论》中药量较大,但药味较少,煎水较多,但分多次服用,且有效则止后服,一剂要当几剂用,可见也和当今大处方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使用大处方的医生比比皆是,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医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中药在种植、炮制等各个环节上,都有可能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或意外成分的加入。我们还不要小瞧道地药材的作用,不同地区,土壤、耕种方法不一样,即使造成药材成分有一点点相差,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差别,都会影响疗效,使治疗离经叛道。这都需要重新认识,而这个认识过程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光靠大处方,是解决不了中药治疗效果退化这个难题的。那样不但增加了病人的负担,疗效也不一定能够提高。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是单靠中医界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内经》在成书的过程中,是和当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紧密关联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社会科学相对比较成熟,而自然科学相对比较简朴,所以形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特点——哲学、社会学思想引入、使用比较多,因此有较明显的模糊概念,也相对比较抽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甚至藏象学说等,都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性东西。其中的变化,就更是需要细心体会和理解,知识面不广,阅历不深的学者,往往在学习使用中,会出现一定困难。因此,这也使中医医生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制约。古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这并不是失意落魄后的感言,也绝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说明当一位好的医生和当国之宰相一样,需要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灵活应变的能力。上工还需要胆大心细、行方智圆,才能将中医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古人又说,良相每朝都有,而良医数代难求,继承尚属不易,何谈发展?另外,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相当成熟,体系十分完整而相对比较封闭。失去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就很难自圆其说;离开了辨证论治,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此情况不胜枚举,很难否定过去、否定自己。新的知识、内容虽然可以通过取类比象而予以运用,却很难作实质性渗入。因此与现代新兴自然科学、技术相结合尚有一定困难,为此需要作出更大努力。这样中医就不能像西医一样尽快引进新思维、新成果以为己用,而多是简单地将热门学科中的某些新概念在中医内寻找旧出处,容易进入踌躇满志的状态,反而减缓了中医前进步伐。但是中医发展的历史证明,中医是完全可以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新知识、新成果相结合的,关键问题一是寻找结合点,或曰突破点;二是蓄积力量,或曰长期积累,从而能够厚积薄发,脱颖而出。可见中医发展既有人力资源上的难题,也有自身体系上的原因,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凤凰涅槃,有如郭沫若先生之诗曰:“凤啄香木,一星星的火点迸飞。凰扇火星,一缕缕的香烟上腾。凤又啄,凰又扇,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需要我们长期奋力去啄、去扇,历经一个艰辛的,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而后获得重生。

彭荣琛于北京花红楼

2012年8月

唐宋词鉴赏课  孙岩  主角的自我修养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圣光  逍遥医婿  风光迫嫁  周正  飘动的导游旗  重生火影的修道者  聊斋志异(经典译林)  噬神武帝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元降  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孟胜乐  女神的上门豪婿  越南密战  

热门小说推荐
龙骑战机

龙骑战机

中国最好看最热血最精彩最激情的现代空战小说,空战流的至强篇章,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来自异界的龙骑士长剑直指被战斗机主宰的苍穹,化身为构装空中战斗兵器的巨龙振翅翱翔,两个世界的空骑士追寻属于自己的荣耀,共同描绘出30000英尺高空的那份浪漫苍穹之下,谁与争锋?新书青莲剑说书号1004144362欢迎收藏,打赏和订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龙骑战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都市术神

都市术神

重生前,他上学娶老婆花掉家里所有积蓄,父母却因没钱交医药费而病死在医院。夜以继日的工作,却仅仅勉强温饱。遭朋友陷害,单位开除,就连回家走个路都走出肇事来。似乎所有不幸都会在他身上发生肇事后,他意外得到一本道德真经残卷,尼玛的总以为要翻身了,却被神秘人杀害了重生到了七年前的他,成为了道德真经的传承人。拥有了道德真经的功德宝典,他不仅会施法术合成各种物品,还可以妙手回春。只要做好事,就能改善体质升级宝典获得魅力值,于是乎,这个世界开始变的美好起来了神马萝莉人妻警花御姐明星贵公主统统扑向他来看书乃消遣娱乐之事,切莫认真,认真您就输了qq书友群1155922968...

回到古代交笔友

回到古代交笔友

祝圆穿越了。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各种娱乐的落后古代,她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呢?她交了个笔友真笔友。祝圆拿出她的小本本,毛笔一勾一画狗蛋,出来聊天啦!正在书房练字的谢峥笔一滑,整幅字帖顿时毁了。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by多年后的谢峥接档言情文求收藏我的灵泉通浴池文案一觉醒来,曲悠成为破落宗门里的小弟子,掌心还多了道红色云状疤痕。只需心神意动,疤痕便能流出清澈甘美的细泉,水中蕴含充沛灵力。饮上一口,修为便肉眼可见地往上涨。看看贫穷的宗门和空荡荡的储物袋,曲悠一咬牙,跑到...

踏破天幕

踏破天幕

神仙眷侣莫名卷入浩大阴谋阴阳相隔。救爱途中关乎全人类的秘辛层层剥开悬念巧合迭起真假虚实如迷雾为破局慕白弃肉身入玄天获红颜相知得兄弟相助博无上机缘集至高力量于一身终窥幕手黑手。不料迷雾之后依旧迷雾天幕之外还有天幕。他到底只是一枚应场的棋子还是能扭转乾坤的主宰?命运如洪流若不愿随波便战他个天翻地覆!且看慕白如何步步成长最终踏破这重重天幕!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奶爸捕兽师

奶爸捕兽师

一个异次元的世界,这里有很多种族生存在一起,除了平凡的人族之外,还有巫族灵族魔族巨兽族,人族和巫族生活在一起,并且对其他三族排斥并畏惧,灵族拥有灵力,长相和平常人有些不一样,被称为灵族妖人。...

腹黑狂妃:逆天四小姐

腹黑狂妃:逆天四小姐

正阳宫灯火通明。宫殿金碧辉煌恢弘大气,所有装饰无一不彰显皇家威严。但是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血腥气息,硬生生的将威严的大殿染上一抹诡异。宫人们全都低垂着脸,不敢注视大殿中央的皇后,更不敢去看王位上的帝王和他怀中的宠妃。痛前世,凌知雾帮助渣男登上王位,还生下一个儿子,她成为皇后,却没想到,这个男人竟联合她的嫡姐砍掉她的四肢,装进满是虫蛊的瓮中,杀掉了他们的儿子,最终她死不瞑目。重生一世,这一世必将要他们血债血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