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到朝廷人事调整,铁牛想说说宋朝的官员体系。
宋朝建立之初,开始设置文武分权的国家机构,统一由皇帝负责,皇帝下设“二府”:枢密院、政事堂。其中枢密院掌管军务,政事堂掌管政务。这样文武分离,互成牵制之势,各司其职,既减少了某些位居高位的臣子专权,又可及时了解军政事务,还能削弱相权。并设置三司(度支、户部、盐铁),将国家财政大权从相权中划分出来。三司的长官称三司使。这就有了宋初“二府三司制”。
《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在朝廷层面上,依然继承的是秦朝以来的三权分立格局。代表丞相权力的政事堂被一分为三,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并立,原则上说,中书出令、门下复核、尚书执行,尚书省下是六部,具体执行皇帝诏令。但元丰改制前,三省就是空壳子,本身绝大部分职能被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而中书门下即东府,就是宰相、参知政事们的办公议事场所。元丰改制后,宋神宗重建三省,但三省长官设而不置,由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行门下省侍中事,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行中书省中书令事,并分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行为宰相副手。简单来说,宋朝前期,三省并存,只不过三省无甚职事。改制后,三省复名,中书门下职能摊入三省。北宋的中书门下是最高决策机关,一般政令和皇帝诏书都需要中书门下复审,近似看作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一。
然而,北宋并不是真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名存实亡,中书门下是唯一的权力机关,由殿阁大学士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权力。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部分相权。中书门下的常设议事机关政事堂,成员包括大学士、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签书军事判官,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等人。尚书省几乎成了虚设,实际是中书门下直接统领六部,尚书令等尚书省主官几乎都是虚职,各部由尚书侍郎负责事务。
神宗元丰年间,还有一个中书内省,相当神秘,可以说跟中书门下一点瓜葛都没有。它是皇帝的女人组成的宫内机构,负责起居饮食书笔之类的工作,皇帝接收到的奏疏,就是这群宫官负责“初级”审阅,有些不重要的,甚至就由她们直接批出施行。朝野杂记中记载: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由人主亲御翰墨也。祖宗时,禁中处分事付外者,谓之内批,崇观后谓之御笔。其后或以内夫人代之。可惜的是,不仅后世人,就连当时的史官、宰执、御史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因为不允许她们与外人接触。这是一群只属于皇帝一个人的女人。看来当皇帝还是好。
宋朝的官员体系本来就有点乱。就拿宰相来说,宋代有许多官职都可以代表“宰相”。宋初至元丰五年,“宰相”的官称主要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五个宰相曾经获得过更高级的“宰相”官称——“侍中”。宋元丰五年至政和二年,“宰相”称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次改制的原因是宋神宗觉得皇帝权力太小,想要把手伸得更长,对朝政进行更大力度的干预。政和二年至靖康元年,宋徽宗把“宰相”的官称改成太宰兼门下侍郎(左相)、少宰兼中书侍郎(右相)。靖康元年以后,宋廷又恢复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官称的局面。
关于左、右相称呼,主要是元丰五年以后才会出现,元丰五年前一般情况下不会称宰相为“左相、右相”。元丰五年改制后,这里还得提一下宋代的朝议制度。宋代的朝会分朔望大朝会、常朝、垂拱殿早朝、崇政殿再坐等等。大朝会、常朝都是仪式性会议,决策意味不浓。而垂拱殿早朝、崇政殿再坐则是要决策事务的。在奏事的时候,是分班奏事,那可不是电视剧里呼啦啦一片人站在大殿里跟皇帝讨论事情,而是“中书一班,枢密院一班,翰林学士、开封府一班,……”也就是说,中书是集体面见皇帝的(包括了参知政事),是东府整个部门一起跟皇帝讨论事情,研究问题,决策后予以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府在讨论事情时要提前把大原则定好,否则你们搁御前吵架那就有意思了。这时候,就看皇帝支持谁了。当然,奋斗靠个人,信任最重要。宰相的职权,制度决定是一方面,皇帝的信任又是另一方面,谁更得皇帝宠幸,自然能在职权范围之外捞到更多的力量。比如王安石一介参知政事,照样能把持东府,逼得别人“老病死苦”,只有王安石自己生机勃勃。
元丰改制,宋神宗恢复了旧有的三省制,还规定了三省分班奏事。也就是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分别一班奏事。这样就意味着左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只能参加门下省那一班的奏事,不参加中书省那一班奏事;右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参加中书省那一班奏事,不参加门下省那一班。最后左右相一起出席尚书省那一班的奏事(尚书左右仆射)。由于制度上的优势,右相有了充分的决策权,毕竟中书出令、门下复核、尚书执行,而现在门下复核在前,甚至不知道中书奏了什么事情,等到尚书执行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好反驳的了,这就为神宗横加干预朝堂提供了便利。但这种体制运作复杂,除了神宗这种多年皇帝、且有丰富执政经验的人可以把控住之外,其他人还没这个能耐。于是元佑之后,权同听政的高太后及其支持者就要求三省同奏事了。这也让中书省的权力大大削弱,门下省和尚书省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提升。宋神宗的改制也差不多就是改了个寂寞。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元丰改制后到北宋末,门下省和中书省始终没有在制度层面上合一,还是两个部门。至于职权上,左右相的真正权力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谁能够占得更多的蛋糕,那就靠个人本事和皇帝信任程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尉一职自秦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秦汉时的太尉一职到了宋朝,其权力也被一分为三:殿前司掌管天下禁军,马军司、步军司分别为皇家侍卫马、步军管理机构。而另一个管军机构枢密院只有调兵权。代表监察的御史大夫被大大削弱,执掌天下财政的三司崛起。
至于地方上,宋朝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但是“路”不属于行政区划,仅仅作为经济区划,类似于我们后世的“华北大区”“东北大区”“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一样,并没有一个最高行政长官,只有一些经济领域的协调人,后期也逐渐有了行政负责人,但是权力没有那么大。北宋“路”的行政长官叫转运使,主要负责下属州县的财税收集转运调拨,相当于省级干部,但是比后来的巡抚、省长的权力要小,是正三品的官员。路的军事长官叫安抚使,相当于后世省军区司令,正省级或者正军级,起初不常设,后来变成常设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但是边境地区的几个路的长官却是大军区(兵团级)级别的,称作经略安抚使。安抚使和经略安抚使都是路的军事长官,由于是边疆地区,却是大军区(兵团级)级别的,管辖兵马均在五万以上,正三品或者从二品,参照后世的军衔至少是中将。宋江诏安打方腊以后,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兵马都总管,楚州安抚使管辖淮南东路,虽然也是正三品,却是省军区司令级别,或者是副兵团级别,管辖万儿八千兵马,可以授予中将或少将军衔。
实际上的行政区划只有州和县两级,和“州”平级的还有“府”(即直辖市、“军”(军事区)、“监”(国有矿区)。北宋设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四座京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中东京即为首都汴梁,后三座均为陪都,西京在今河南洛阳,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北京在今河北大名。
北宋的“府”管辖地域和州一个级别,是路(省)的首府既省城,相当于后世的计划单列市,是副省级单位。府的长官称作知府或者府尹,是正四品。但是,东京汴梁开封府是直辖市,是正三品或从二品。开封府尹一般都是重要人物担任,比如包青天就担任过开封府尹。宋真宗赵元侃,在当寿王时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太宗赵光义询问寇准太子人选,寇准其实已经猜出太宗心中的人选,寇准回答到:“这个事不是我可以知道的。”不久,寿王赵元侃就被任命为太子。
我们所熟知大名府的知府是梁中书,是蔡太师蔡京的女婿;江州知府蔡九是蔡京的儿子。大名府知府和江州知府和开封府相比就差一个等级了。北宋“府”一级的军事长官叫做兵马总管或者都统制,是副军级或正军级的职务。比如大刀关胜原来是蒲东巡检,当时属于河东路(山西运城)地方军事副长官,临时出任指挥使,领兵一万五千征讨梁山。梁山诏安征讨方腊后,关胜出任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都是正军级的,既没有升也没有降。
北宋的“州”,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州,管辖几个县。还有几十个特殊行政单位,比如某地的“盐监”“铁监”“道台”,也和州是一个级别的。州的长官叫知州,副长官叫别驾,还有一个副长官叫通判。知州一般都是正五品,别驾是正六品,通判是从六品了。州的地方军事长官叫做团练使、兵马都监,是正师级和副师级的军官。苏轼被贬黄州时出任的就是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海南岛时出任的就是琼州别驾。《水浒传》中有一个叫王文斌的,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头衔是“郑州团练使”,相当于正师级的军分区司令。你就可以理解,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起码是副师级军职。
北宋还有一种军事化管理的级别,叫做“军”的州级军事单位,边境地区、养马的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大约有46个军。比如“无为军”“太平军”。这一类的建制很奇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养马地区的军事化单位,“军”的长官叫做节度使。北宋的节度使和盛唐的节度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盛唐的节度使是大军区司令,盛唐时期的60万唐军,分别归11个节度使管辖。如果授军衔的话,盛唐的节度使起码是上将。唐玄宗时期,授予安禄山三镇节度使,掌控20万军队,结果因为势力太大造反了。于是,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的级别被一再降低,到了北宋,节度使和州官一个级别,按文职算就是正五品,按军职算和州的团练使一个级别,属于正师级的大校军衔。《水浒传》宋江智取无为军,很多人都误以为“无为军”是一个军,几万人的军队竟然让梁山给灭掉了。其实无为军只是一个师级单位,也就是几千人的兵马,而且还分散驻扎在几个县里。朱仝打方腊以后,授予保定府都统制,后来官至节度使。很多人都以为朱仝这个“太平军节度使”是大军区司令,其实太平军节度使和保定府的都统制是一个级别,只不过当时的节度使是常设武官,而都统制只是战时临时武官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说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基本上差不多,大约有900多个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北宋时期一个县的人口,从万把人到数十万人不等。北宋县级单位长官叫县令、知县,就是县长;县的副职是县丞、主簿、县尉。北宋七千户以上的大县才设置县丞,三千户以下的小县连主簿都不设。北宋时期,开封府下辖的两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县,县令的级别是正五品;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是正六品,不过这样的大县不超过100个;七千户以下的小县都是正七品,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七品芝麻官”。这样,您就明白了,县令不全是“七品芝麻官”,只有七千户以下的小县县令才是“七品芝麻官”。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已经是大官了。而县的地方军事长官是团练,管辖的主要是民兵,就是县团级。县尉主管政法治安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县政法委书记,管辖的是县里的捕快,超级大县的捕快三五百人,大县的捕快一百多号人,小县的捕快也就三四十个。管辖捕快的叫做都头,有马兵、步兵之分,都头是正科级干部,相当于军队的正副营级。相比较而言,团练级别比都头高,但是都头的实权比团练大。
不说这些了。最近得到了提拔,随着职位的上升,各种应酬也接踵而至。原本与我关系不大的人现在也开始主动与我接触,希望与我建立联系。人就是这样,没有资本时,门可罗雀。人就觉得失落;有了一点资本时,应酬太多。人又觉得不胜其烦。就像本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事而乐耶?
一想这些人生哲理问题,铁牛的头就觉得大。还是喝我的酒、吃我的肉吧。
喜欢梁山不老()梁山不老。
重生七零:回到下乡做知青前一天 开局乌鸦,我成就妖神 开局一座九宝琉璃混沌世界塔 当大杂烩综漫世界遇上暗影君王 带八大恶魔,征服异界 综漫:饕餮幼崽今天吃饱了吗? 破尘韵 离婚后,她在娱乐圈杀疯了 玄主龙神 重生后的幸福生活 雍雪 凡人修仙之乾坤五行诀 恶魔少爷的心尖宠 小马宝莉:永恒守护者 铃羽知浅墨 直播算命:兄弟你家祖坟漏雨啦 我出生那年,鬼招婿 靠玄学成为娱乐圈神明少女 四合院的钓鱼佬 霍太太想生二胎
主角秦怡严易泽新郎出轨闺蜜,秦怡一气之下嫁给了众所周知的严家傻子少爷严易泽,做好了守一辈子活寡的准备,谁知新婚夜,痴痴傻傻的严易泽竟露出了邪魅的笑容,秦怡这才意识到所有人都被他给骗了军婚小说网提供秦怡严易泽最新章节,秦怡严易泽全文免费阅读,秦怡严易泽无弹窗广告清爽在线阅读体验...
红尘之中,敢为苍生要公道 武道苍茫,敢向极致问天道! 花丛漫步,落红片片飞,一颗迷失的心何时才能找到归途? 都市奇人?花间浪子?侠客?流氓?。。。 是种马吗?有点象!但为什么会有荡气回肠的爱情? 是yy吗?也有点象!但为什么嬉笑怒骂中能让人产生深深的思索?...
他们毕业于史莱克学院,是被长辈老师喜爱的孩子。他们被世人称为史莱克七怪,是同辈甚至长辈羡慕的天才。他们一同升入神界,七人一同在神界生活千年。原本平凡无聊的日子被神王打破。他们终于回到了斗罗大陆。可是神界之外,真的没有让他们而恐惧的对手吗。唐三,真的仅仅是唐三而已吗。...
一位平凡少年,偶得神秘印记,自卑微中崛起,行逆天路改命,战尽天下骄子。神若阻我,我亦杀神。魔若挡我,我尽诛之。世不容我,灭了这世又如何!开天创世,万灵臣服。...
...
司先生的无赖小甜妻一朝诡异重回二十二岁,还在醉酒的时候招惹上了一位高冷的病弱总裁??大总裁什么都好,就是身体娇弱易推倒还认为她别有所图,要把她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这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大总裁,你为什么没看上我,却看上了我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