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二十九章 迁民事宜 免(第1页)

朱标背负着双手默默的想了一会,还是让毛骧去查一查那个人有没有留下什么手稿。

朱标转身回到文华殿,科举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索性朱标就把心力集中在迁民之事上,迁民也不可能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迁移,否则那不还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么。

一个村子每一百户抽走七十户,优先那些穷困的,其实除了故土难离之外,那些在当地穷困的不行的百姓,迁民其实也不错,朝廷的补助和政策也是很好的。

朱标摆出了一副地图,这次移民是要往安徽凤阳,也就是朱元璋的老家迁移,大概预计要迁移二十多万人,当然这只是第一批,往后预计要迁移数百万人。

自元末黄河泛滥,连续二十年不打口子,元廷内忧外患之下就没有管,结果导致黄河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最后人烟绝迹,村舍沦为废墟。

山西现在人口具徐达上报的大概能有两千多万的人口,而大明其他地方恐怕全加起来都没有一千万。

所以打好这个第一次迁移百姓的事情至关重要,如此也能给后续的迁民工作打个样子。

往凤阳迁移也是为了就近补充人口,毕竟凤阳离南京很近,又是帝乡,自然是要优先补充。

朱标翻了翻前朝历代迁移百姓的记载,可惜大多只是小规模的迁移,数千兵卒跟赶羊一样把百姓们撵着走,落后的就上去给几鞭子。

剩下的大多都是天灾了,就算是没有朝廷组织,百姓们也只能被迫迁移,就像中原各地的百姓因为灾荒战乱主动跑到山西一样。

首先得告诉他们好处,诱之以利,那些逃难到山西的百姓大多过的也不好,山西也不是他们的老家,所以他们还算是比较容易迁移的。

告诉一路之上他们所有人的口粮都是朝廷供给,到了地方一个男丁分十亩田地,若愿意开荒者开辟十亩准其自留八亩。

到了地方鼓励生育,只要多生,无论男女,朝廷都有奖赏。

朱标从草原带来的牛羊,已经有五万头放在了凤阳,而且朝廷也在用茶盐与蒙古诸部贸易,牛羊马匹这些牲畜都是好东西。

当然,其实最后还是免不了强行迁移,但是不能像赶羊一般,现在的年头儿,每个人就都是极为宝贵的,朱标打算先迁移青壮,让他们吃饱后走快点,到了地方跟着军队统一修筑房屋,屯田烧碳,做好基础建设。

后面的老幼则是可以慢些,反正他们到了那里的作用也不大,若是急行军把赶到凤阳,他们也就趴下了,还得安排人手照顾,得不偿失。

朱标还打算收拢孤儿,山西百姓虽然过的还不错,但那也是跟久经战乱的地方比,当地的孤儿也有好多,命硬点的吃百家饭活了下来。

相比成年人,这些孤儿无疑更得朱标喜欢,他们只要给口饭,然后再好好培养无论用来做什么都是好的。

而且不仅是朱标需要,朱元璋的亲军都尉府同样需要,未来改编成锦衣卫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单从军中抽调未免有些不妥,最起码中层和高层是应当自己培养的。

到时候朱标收拢之后统一培养,按照天赋来分配,相比于特务的扩充,朱标现在更希望能培养出一批对理工科有天赋的人才和建造船只的人才。

想到这里朱标就是一阵的牙疼,若是那家伙没死就好了,哪怕他懂点基础的东西用来教授学生也行啊。

按照现在预计,等百姓们迁移到了凤阳,也就是秋天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天也就快到了,唯有渡过这第一个寒冬,迁移的百姓才算是真的安顿下来了,开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如此再经过两三年朝廷免税政策,凤阳的百姓们也就开始安心耕种生养了。

但是凤阳虽然说是南方,但是冬天依旧是很冷的,这时候的冬天要比后世冷的多。南方的冷虽然远远比不上北方,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取暖的东西大晚上也是会冻死人的。

后世无论在哪里哪怕家中穷困些,最起码的棉服外套厚被子都是有的。可现在却很难弄到这些,就比如棉花,要知道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朱标还记得自己当年去凤阳祭祖的时候见过他们的被子,大多是填充的柳絮木棉等材料,这个保暖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多盖几层,当然买不起那么多布料,只能盖麻布。

百姓们几个人挤一挤就是一夜,条件好一点就可以用鸡毛,鹅毛,鸭毛等一些动物毛做成被子,衣物来保暖,这些东西可是扎人的很,而且还有味道,睡觉时并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办法。

富户也就是能盖个什么皮做成的褥子,比如狗皮什么的,一般山中猎户都是用的那些野生动物的皮毛,若是太平时节,百姓们可以拿粮食跟猎户换皮毛。

现在虽然棉花已经传了进来,可是百姓们哪里敢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灾荒战乱连年,能多种一粒粮食都可能活命,谁会浪费土地去种棉花,饭都吃不上棉花又哪里卖的出去呢。

这点朱标就要夸夸自己老爹了,两年前朱元璋就下令南京城附近的耕地,必须种一些棉花,可能老朱也吃过冬天的苦,现在户部已经安排人手开始制作棉被了,到时候直接运到凤阳。

有了房子衣被,就只差供暖的设施了,火炕其实早就在北方出现了,只不过南方一般还用不到这个,主要也是缺乏燃料,木头是不禁烧的,所以必须用碳。

煤炭现在其实就有了,而且就在山西,朱标读过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上面就记载着山西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

宋代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

……………………

萧红小全集·小城三月  锦绣的城  尝试集  爷的荣誉  傀儡师:全2册  给你看样东西  寂寞和温暖  斗罗之兵神  松鹰推理作品系列合集(共5册)  宠爱有加·龙子驾到  鸩心.上  我修仙有提示语  天行健(共7册)  魅影神捕.1,杀之境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魅影神捕.2,幻之狱  长江传  静静的顿河(经典译林)  桃花易醉  魅影神捕.3,三星妖姬  

热门小说推荐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豪婿(陆子安何玲婉)

豪婿(陆子安何玲婉)

他是人人嘴中的废物女婿,走到哪里都被嘲讽,婆家嫌弃,娘家驱逐。然而忍耐并不代表是废物,默默爱一个人并不代表能任由欺负,且看一个废物女婿如何调教娇妻,成为令人羡慕的豪婿,并且最终振兴家族,护卫国家,成为一代传奇。...

武神大师兄

武神大师兄

作者琅琊苏二的经典小说武神大师兄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叶后浪,是满是女子的飘云宗大师兄,也是被赶出宗门的少年,又是什么都敢吃的吃货,更是沉寂三年的废柴,他一鸣惊人,立志回宗门过莺莺燕燕温香软玉的美好生活。...

大佬的白月光重生啦

大佬的白月光重生啦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阮小熙熙的经典小说大佬的白月光重生啦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病弱豪门千金顾笙被未婚夫和闺蜜坑死了,一睁眼却重生成了来自深山的神医孙女盛曦禾,还被绑定给海城最有权势的男人。他有病,她是药她想离婚,他不放人。盛曦禾被逼到墙角,忍无可忍闭眼大喊傅霆与,我要离婚!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打横抱起,回头朝记者微笑不好意思,我太太心情不好就爱胡说八道。她杀人他递刀,她点火他浇油,重生虐渣,妇唱夫随,手撕渣男绿茶,这笔买卖不亏!...

大圣道

大圣道

九尺方天戟,狂风卷波涛。一怒冲冠天尽啸,踏上云端,与天齐高。纵使血染长衫,纵使诸神挡道,笑逐颜对骂声操!我行我之道,哪管何为大道?圣路一途千磨难,战戟在握,谁人与我漫步九天云霄。...

诱惑

诱惑

在生活中,再平凡的人,只要是男人,都可能会遇到权力金钱美女这人生三大诱惑。有的男人在权力面前倒下了,还有的男人在金钱面前倒下了,但更多的男人,都倒在了美色面前。因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可能对权力不屑一顾,视金钱犹如粪土。可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世上有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经受得住美女的诱惑呢?本书的主人公,是都市茫茫人海中极平凡的一个男人。可是再平凡的人,他也有机会遇到美女,甚至遭遇美女的诱惑。且看他在这种诱惑下,是如何挣扎和沉沦的吧!...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