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乾隆见下面一片寂静,便道“既然尔等没有其它意见,那这事就……”忽然看到,一位腰系白带的大臣自班列中走出,手持奏本,跪倒在地。眼看如此,自然心中颇有不满。但仍不动声色,做个手势,让身边一位内阁学士呈了奏本上来。
乾隆看了奏本,道“甘肃石峰堡一带,近日颇有异动……王杰,既是军务,你为何不早些呈上?”声音已略有严厉之意。
那台下上奏的大臣,乃是时任兵部尚书王杰,一向以严肃正直著称。此时虽也年近六十,但一部长髯,直垂至前胸。清俊风雅,当朝无与伦比。王杰虽听得乾隆声音严厉,但一向正直惯了,也并不畏惧。道“皇上,此奏文原无批示,便发到了兵部,想来也正如奏文所言,石峰堡近日有异动,但尚未成气候。故而臣以为,朝会之后,臣再呈于皇上便可。但皇上如欲南巡,臣恐迟了上奏,便误了前线大事。是以此表文再耽搁不得,只好现下呈上。”按清制,奏表上呈朝廷,俱是皇帝亲阅,之后下发各部议处,但凡要事,则应先发至军机处议定。此奏表涉及军务,却无任何批示,直接被发到了兵部,应是乾隆一时不加觉察之故。虽然王杰此语已略加掩饰,但这样一件事被他当众说出,乾隆自然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乾隆又道“既然你说尚未成气候,那朕这一南巡,他们便能成气候了?”
王杰道“皇上,三年之前,苏四十三在甘肃反抗朝廷,当时大军前往平定,耗费财力不少。臣是陕西人,平日多与家中书信来往,知道甘肃一带,不满朝廷者绝非少数。可我大军平叛之后,皇上便再未过问西北之事。此时不发尚可,万一有变,朝廷又将耗费不知多少钱粮将士。因而臣以为,与其坐等生变,不如先做准备,集中钱粮,缉捕首犯,以备不时之需。”
乾隆道“这集中钱粮,户部工部去准备便是。朕这南巡,是不碍边事的。”
王杰道“可四年之前,皇上第五次南巡之时,一路铺张费用,消耗不小。宫人采买,又耗去不少银钱。甚至……臣听说有些后妃购置私人物事,竟超出宫中常度数倍之巨!如此消耗,若是今年再来一次,臣只恐……只恐已无力应对西北边事!还望……还望皇上以生民安泰为重,暂缓这第六次南巡!”
乾隆听到这里,脸色已渐渐变色,只是王杰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只好暂敛怒气,想着如何找个理由让王杰闭嘴。正在这时,王杰对面又有一位大臣出列拜倒。
乾隆仔细端详时,见此人三十余岁,虽已有些髭须,但相貌白皙,极有风度。下颌胡须标致,更显成熟稳重。知是自己最宠信的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和珅。只听和珅道“皇上,臣以为王尚书所言,与实情不符。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若是财用不足,岂能不报?况且自皇上御极以来,天下承平五十年,又怎有财用不足之理?西北纵有边事,国家府库,也自能应对,皇上无需为南巡之事担忧。”
清代官称,旗人文官遇公事自称臣,私事方称奴才。此时和珅与王杰所议,无论南巡还是边防,都是公事,自然要称臣了。王杰听了和珅言语,自也不满,道“和大人可知,四年前皇上南巡,江南百姓为迎接皇上,都大费周章,不惜工本装点宅院。江南那些园林,上次南巡,我等均曾见过,那些奇花异石、歌舞画舫,哪一点不是民脂民膏?便是皇上南巡,朝廷尚有盈余,只恐民间也已耗去大半财力了!”
和珅道“愚民无知,不知皇上南巡,只为抚民以德。他们自己妄自揣测皇上心意,揣测错了,要来责问皇上吗?若是王大人依然有所顾虑,那臣便请皇上下旨一道,告知沿河百姓,无需铺张装点,这事也就解决了。”
王杰当然知道,即便有这样的诏书,民间为了巴结乾隆,也必然大耗财力,这等诏书不过自欺欺人罢了。但他虽正直,也不敢随便顶撞乾隆,遂道“和大人说户部钱粮充盈,可天灾,总是难免。万一有所闪失,和大人可有良策?”
和珅道“其实王大人所言甚是,这户部钱粮,总要拿出一部分,做以防万一之用。可即便如此,应付西北之事,也已经够了。至于皇上南巡,其实王大人有所不知,朝廷于正赋之外,进项历来颇多。单只这些进项,便可以供皇上南巡了。王大人所言,仍是毫无道理。”
王杰冷笑道“和大人所言进项,便是你自创那议罪银吧。”对乾隆道“皇上,这议罪银之事,臣也有话要说。自古官员受赃枉法,便应依国法查办。可我朝自有这议罪银以来,明里说收赃数小,以银议罪,便可既往不咎。可其实呢,其实是纵容了天下的贪官!和大人总说那些交议罪银的,不过是小贪小污,原本就不致大过。可正是这数不尽的小贪小污,让天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对朝廷失望!和大人,平心而论,今日甘肃民心不附,只恐与这议罪银也有些关系吧?”
和珅端详着王杰,忽见王杰腰上白带,顿时有了主意。
乾隆听着二人辩论,和珅之言,一一暗合己意。甚至不少是自己未能想到的,和珅作为臣下,并无顾忌,均可明言。但王杰立身甚正,一字一句,虽令人不悦,却正气凛然,难以强辩。那议罪银虽有和珅提倡,但其实乾隆前期,便已有出银抵罪之事,和珅不过把这事提到了台面上而已。眼看和珅渐落下风,自己也不免有些着恼。忽听和珅道“王大人乃天下至德之人,臣不自量力,与王大人辩论,是臣错了,还请皇上责罚。”
乾隆不解道“和珅,你此话又是何道理?”
和珅道“臣早有耳闻,王大人事母至孝。早年王大人家中贫寒,因母亲年老之故,竟弃了科举十年之久,去为已故陈中堂做了十年书佐,用以赡养母亲。王大人视母子之情,高于仕宦,臣暗自思忖,竟不及王大人万一。臣愚昧,竟然与王大人辩论至今,实在是自惭形秽之至。”
可这话说出来,王杰不仅毫无欣慰之色,反而冷汗渐生。
原来王杰年轻之时,父亲早卒,此后情况,便与和珅所言一模一样。他长年未赴科举,而是在当时大员陈宏谋手下幕僚尽力。只因幕中所得银两,要比仕官多不少。陈宏谋历任督抚,所得养廉银远高于俸银,自也有余钱助王杰赡养老母。所幸后来王杰应举,一举夺得乾隆二十六年殿试状元,直升六品。二十年来王杰勤勉用事,已是一品兵部尚书,可就在此时,王杰已经年过八旬的老母不幸去世。
本来按照规定,王杰应当回乡,守孝二十七月。他事母至孝,自然辞了官职,先回老家韩城。可没过多久,乾隆突然下诏,要他回京暂补兵部尚书。皇上下了旨意,中断守孝便有了合理事由。他当时想着朝廷之事,毕竟重要,就先回到朝中任职,不想这一天竟被和珅点出。
“若是皇上听了,让我回乡持服,可如何是好?”王杰不免有些紧张,他素来以孝顺闻名,一旦乾隆点明,就只有离京回乡一途。那样朝政自己便无权再问,乾隆南巡,便也再无阻碍了。
果然乾隆已听出和珅意思,道“朕也想起来了,王杰,去年朝中兵部缺人,朕才特意叫了你回来。其实朕知你事母至孝,必是想全了三年之期的。眼下兵部暂无要事,朕便成你之美,准你先行回乡,待服除了,再回来任职如何?”
王杰沉默不言,看着斜前方班首那位大臣,那人看起来发辫也大多白了,可英武之气,却如同壮年,似乎他是王杰最后的希望。
可看了片刻,那人也无半点言语,王杰知道,这次只有辞官守制一途了。
想着想着,虽有不甘,毕竟孝道重要。便准备取下官帽,向乾隆请辞。乾隆看着王杰已经不再违抗己意,便道“但王杰啊,你说起朕这南巡,对百姓而言,是弊大于利。朕仔细想想,五次南巡,只见生民和乐,这弊从何而来呢?不如这样,这次南巡,你便一同随行,看看到底是利是弊。待回程之时,就自回韩城去吧。至于你兵部的事,今天回去交割一下,辞官守制,也不在这一时。”王杰哪里再敢言语,便也只好叩首谢恩了。
眼看南巡之事,再无波澜,乾隆遂定了南巡时日,之后自回宫去了。
王杰就这样被和珅在关键时刻反败为胜,心中自然不甘。但毕竟乾隆下了旨意,君命难违,也只好回到兵部,把石峰堡一带有关的资料整理了一遍,准备交接。
正收拾文卷间,忽听下面一位主事来报“王大人,中堂大人来了,说你把文卷交给他便是。”
王杰正低着头,一时无暇看边上是谁,顺口道“是哪位中……”,忽然一瞥,见眼前并非寻常一品的仙鹤官袍,而是一件四团龙补服,顿时醒悟,抬起头道“兵部之事,竟然要阿中堂亲自过问,王杰惭愧。”
原来到兵部来取文卷的,并非别人,正是当时的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公阿桂。眼见他年已六十八岁,须发多白,可一股英武之气,仍是不逊色于少年。阿桂自青年时便统军作战,一生屯田伊犁、南下缅甸、西进金川、平定甘肃,已然战功赫赫。只是原为举人出身,加上乾隆后期太平无事,便改任文官,现下乃是朝臣之首。
阿桂看着王杰,也不生气,反而笑道“王大人……伟人?想不到吧,石峰堡这事,皇上在军机处已定了,由我一力主持。你这些文卷交割于我,可否满意?”阿桂早年做的就是文官,故而对朝中文臣一直敬重。但他毕竟领军在外作战二十年,性情豪放,不拘小节,用语有时也不严谨,王杰字伟人,阿桂便以字称。
王杰看阿桂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有些惭愧,道“阿中堂这许多年,一直忙于治水救灾。不想西北军务,还要再劳阿中堂负责。”
阿桂笑道“伟人,这石峰堡之事,皇上下了朝,随即就在军机处与我等商议了。一切交待已定,若是真有个万一,我亲率军过去便是。你又何必在今日朝会这般场面,直言此事,让皇上难堪?或许你信不过皇上,以为皇上为了南巡,还会把军政耽误了不成?”
王杰原以为乾隆搞这第六次南巡,不过是为了自我炫耀,与祖父六次南巡并列,只恐军政要务,会因此有所耽搁。可听阿桂这样一说,心中倒也释然,道“皇上原是圣明,是下官愚钝了。”
阿桂道“我知道朝会之时,你想让我出面。当时就是因这个缘故,我觉得你多此一举,才未发言。其实你心胸秉性,皇上再清楚不过。所以长年以来,皇上也一直容你进言。只是今日皇上言及南巡,觉得本该是件大喜的事,你事后上奏有何不可?非要当时上奏,所以才有些不快罢了。”
这位是我们的新同事魏律师 都市铁血天狼 秦城林倾城 豪门追夫路漫漫繁初 丁了了陈七 嫦娥直播间 唐棠顾随舟 慕洛汐宋荛景 穷小伙吴东获得神眼逆袭 小女孩每天给小乞丐送饭 战场浴血奋战,女儿打来求救电话 夏雨楚为 我为王者萧寒秋沐橙 重生军长老公宠妻无度 我有一座极品宗门 重生虐渣,偏宠小辣妻 龙之子秦城 圣灵宝葫 入赘林家 农门悍妻:相个夫君来种田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他是人人嘴中的废物女婿,走到哪里都被嘲讽,婆家嫌弃,娘家驱逐。然而忍耐并不代表是废物,默默爱一个人并不代表能任由欺负,且看一个废物女婿如何调教娇妻,成为令人羡慕的豪婿,并且最终振兴家族,护卫国家,成为一代传奇。...
作者琅琊苏二的经典小说武神大师兄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叶后浪,是满是女子的飘云宗大师兄,也是被赶出宗门的少年,又是什么都敢吃的吃货,更是沉寂三年的废柴,他一鸣惊人,立志回宗门过莺莺燕燕温香软玉的美好生活。...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阮小熙熙的经典小说大佬的白月光重生啦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病弱豪门千金顾笙被未婚夫和闺蜜坑死了,一睁眼却重生成了来自深山的神医孙女盛曦禾,还被绑定给海城最有权势的男人。他有病,她是药她想离婚,他不放人。盛曦禾被逼到墙角,忍无可忍闭眼大喊傅霆与,我要离婚!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打横抱起,回头朝记者微笑不好意思,我太太心情不好就爱胡说八道。她杀人他递刀,她点火他浇油,重生虐渣,妇唱夫随,手撕渣男绿茶,这笔买卖不亏!...
九尺方天戟,狂风卷波涛。一怒冲冠天尽啸,踏上云端,与天齐高。纵使血染长衫,纵使诸神挡道,笑逐颜对骂声操!我行我之道,哪管何为大道?圣路一途千磨难,战戟在握,谁人与我漫步九天云霄。...
在生活中,再平凡的人,只要是男人,都可能会遇到权力金钱美女这人生三大诱惑。有的男人在权力面前倒下了,还有的男人在金钱面前倒下了,但更多的男人,都倒在了美色面前。因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可能对权力不屑一顾,视金钱犹如粪土。可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世上有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经受得住美女的诱惑呢?本书的主人公,是都市茫茫人海中极平凡的一个男人。可是再平凡的人,他也有机会遇到美女,甚至遭遇美女的诱惑。且看他在这种诱惑下,是如何挣扎和沉沦的吧!...